“大學期間我就經(jīng)常參與各項志愿服務活動,2022年畢業(yè)之后選擇參加全國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。”李觀蘭說,剛來柳城的時候,她對桂柳方言十分陌生。下鄉(xiāng)走訪時,村民看她是個年輕女孩,有時連門都不愿意開。
面對質疑,她頂著炎熱走遍沖脈鎮(zhèn),挨家挨戶開展防溺水安全檢查。兩年多的時間里,她的足跡遍布周邊鄉(xiāng)鎮(zhèn)。哪家孩子是留守兒童?哪個村屯河道隱患多?哪位孤寡老人需要定期探望?她都了如指掌……這個外鄉(xiāng)姑娘漸漸把柳城當成了第二故鄉(xiāng)。“如果有機會,我想繼續(xù)留在這里?!崩钣^蘭說,不僅是因為喜愛這里的酸筍田螺鴨腳煲和云片糕,更因為割舍不下并肩作戰(zhàn)的同事、志同道合的伙伴,還有那些喊著“蘭姐姐”奔向她的孩子。
如今,當她穿梭在田埂上,村民們總會熱情地招呼:“蘭妹,進屋喝杯茶!”在檢查水塘警示牌時,有村民遞來草帽:“阿妹,日頭毒,戴上這個!”
翻開李觀蘭的志愿服務日志,每個數(shù)字都透著溫度:超過50次的志愿服務活動,受益青少年超過3000人次,累計志愿服務時長超過120小時,行程達300余公里……數(shù)字背后,是她對志愿服務的熱愛,更是她對社會責任的擔當。
“其實這些都是日常工作,做的也都是點滴小事?!眱赡甓鄟?,她深入社區(qū)、鄉(xiāng)村,參與關心關愛未成年人、敬老陪伴、反詐宣傳、消防安全宣傳、防溺水宣講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。在每一次活動中,她都傾注滿腔熱情,用實際行動踐行“奉獻、友愛、互助、進步”的志愿精神。
作為柳城縣西部計劃志愿者專員,李觀蘭深知自己不僅是連接志愿者與服務地的紐帶,更是其他志愿者們成長道路上的同行者和指導者。這種與同行相互引領的力量,在2023年柳城古砦生態(tài)半程馬拉松中尤為鮮明。
當天凌晨5點,天還沒亮。她一邊與志愿者們搬運物資,一邊傳授經(jīng)驗:“補給站帳篷要背風搭建,能量膠按口味分開放置更方便取用。”當選手們陸續(xù)抵達7.5公里補給點時,她指導伙伴們精準遞送鹽水袋,自己則穿梭在隊伍間查漏補缺。一名白發(fā)選手接過她遞來的香蕉時豎起了大拇指:“你們是賽道的守護者!”這句稱贊讓她眼眶發(fā)熱。
此外,她還負責全縣少先隊的部分具體工作,積極協(xié)助團縣委、縣教育局和縣少工委開展各類主題活動,各類活動取得良好反響。